如何实现高品质粉体石墨烯的低成本与规模化制备是石墨烯实现应用的关键。目前,石墨烯的制备主要有液相剥离(LPE)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两种方法,LPE法可以实现石墨烯的低成本与规模化制备,但制备过程繁
近日,刘忠范院士和魏迪研究员等人发现,使用多级结构三维石墨烯泡沫作为电极制备的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 SC)在光照下,由于光热效应,器件的电容、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得到大幅提高。
北京时间2018年7月6日,Science 子刊发表了北京大学张锦教授团队、刘忠范院士团队在石墨烯双炔薄膜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该研究内容主要是发展了石墨双炔薄膜的溶液相范德华外延生长法,分析并验证了其生长机理。同时,实现了石墨烯上单/少层石墨双炔单晶薄膜的控制合成,并且系统地研究了其堆垛结构和基本物性
近日,彭海琳教授团队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法,直接在铝箔上生长多层石墨烯薄膜作为保护层,并证明了其在LiPF6和LiTFSI基电解液中,能有效地改善铝箔集流体的抗腐蚀性能。文章对比
石墨烯具有宽带吸收和优异的光热特性的优点,并且具有有望作为重要的太阳能-热能转换材料。然而,迄今为止,具有卓越的全向光收获性能的石墨烯太阳能热材料仍然难以制备。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和彭海琳教授课题组使用
近日,彭海琳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首次发现一类同时具有超高电子迁移率、合适带隙、环境稳定和可批量制备特点的全新二维半导体(硒氧化铋,Bi2O2Se),在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和量子输运方面展现出优异性能。系统的
自石墨烯被发现以来,高品质石墨烯制备技术一直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制约因素,尤其是大面积的石墨烯单晶薄膜制备被认为是实现石墨烯高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最近,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刘开辉研究员及其合
近日,彭海琳教授团队负责的“石墨烯电子材料和透明导电薄膜的标号规则及稳定生产工艺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设计的第二代卷对卷CVD设备制备得到了米量级的高品质石墨烯薄膜。该方法将工业铜箔以100 毫
10月16日至18日,“2020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在上海大学举行。大会由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上海大学和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GIA)联合主办。全国石墨烯领域专家、企业家等近500人现场参加了活动,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名石墨烯材料专家、企业家、展商单位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
9月17日,福建省发改委推动福建石墨烯“两核三区”龙头企业翔丰华公司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上市当日涨幅达308.44%,这是继厦门凯纳之后,福建第二家上市的石墨烯企业。
官方微信